高中二年级历册要点必学2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

点击数:481 | 发布时间:2025-02-28 | 来源:www.bisykl.com

    高中二年级时孤身奋斗的阶段,是一个与寂寞为伍的阶段,是一个耐力、意志、自控力比拚的阶段。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。这样来看,高中二年级是高中三年的重点,也是最难把握的一年。为了助你把握这个要紧阶段,智学网高中二年级频道整理了《高中二年级历册要点必学2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》期望对你有帮助!!

   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: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;儒家学派的孔子、孟子和荀子;墨家学派的墨子;法家学派的韩非子等。

    孔子看法:思想的核心是仁;统治者要“以德治民”,教育上倡导“有教无类”。

    孟子看法:把孔子的“仁”进步成为愈加系统的“仁政”思想;进一步提出“民贵君轻”;倡导“性本善”。

    荀子看法:倡导统治者施政用“仁义”和“王道”,提出“君舟民水”;倡导“性本恶”。与孔孟相比,增加了法治的内容

  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:

    西汉,汉武帝同意董仲舒的倡导:“春秋大一统”、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、“三纲五常”

    为了推广儒学,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。此后,儒学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,也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。

    宋明理学:

    南宋:朱熹,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,看法: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,强调“存天理,灭人欲”。其着述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。

    “离经叛道”的李贽,自称“异端”,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。他的思想在一定量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需要。

   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:黄宗羲、顾炎武和王夫之,一同看法:反对君主**,看重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,批判继承传统儒学,促进国内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。

    黄宗羲觉得君主*是“天下之大害”;顾炎武提出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”,他还倡导“经世致用”,着有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;王夫之的唯物思想,启示了近代大家的思维办法。

    复习资料:

    稷下学宫是古时候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着书论辩、传道授业的场合和机构,是国内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,也是国内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。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

    A.稷下学宫具备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

    B.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、荀子等

    C.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,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

    D.培养出了诸如孔子、董仲舒等儒学大伙

    D

   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。由稷下学宫存在的时间“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”,而孔子是春秋末时期的人,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不对的,ABC均正确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(https://www.scxhcf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考试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